投资40万开家苗族刺绣精品店
2012年07月18日 08:17 来源:渠道网上海一家专营苗族刺绣的精品店,潜心经营八年,既向大众传播了苗族刺绣的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又获得了不错的经济回报。
刺绣是我国源远流长的一种手工艺术,而苗族刺绣,代表了中国少数刺绣的水平,工艺复杂、做工精细。苗族刺绣不仅选题范围广泛,而且技法很有讲究,其总体特点就是色彩鲜艳,构图明朗,朴实大方,是我国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硕勇坊间”坐落于名人荟萃、艺术家云集的上海田子坊,这家小店经营苗族刺绣的各种家具、服饰和手工艺品,丰富多彩,很具特色。“硕勇坊间”不仅出售苗族刺绣的相关商品,更希望以此为沟通渠道,向大众揭示在艺术与生活的原生态环境中,隐藏于苗族刺绣中的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与此同时,其自身也获得了不错的经济回报,目前“硕勇坊间”苗族刺绣精品店的每月营业额稳定在6万元左右。
绣针虽小,玄妙无穷
这家100多平方米的苗族刺绣精品店共有两层楼,装修得非常精致。货架大都用红木雕花的仿古家具,墙面直接是原始的红砖墙,给人很古朴的感觉。整个一楼厅堂挂满了苗族风格的刺绣作品,明快热情的颜色以各种形式把原本深色基调的装修映照得五彩斑斓。纯手工刺绣包包、围巾、靠垫、餐旗、苗族特色饰品、衣服、布老虎、刺绣画等,应有尽有,给人感觉好像真的走进了苗家山寨。靠窗的地方坐着两个穿着苗族服装的姑娘,神情专注,一针一线地做着新的刺绣作品。店主张女士介绍说,店里卖的刺绣商品都是这些苗族姑娘亲手绣出来的,她请了许多苗族姑娘来店里做她的员工,她们平时就喜欢坐在窗边刺绣,这本身就是店里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二楼也放了一些商品,比如彩色的大床帐,一上楼就能看到,非常抢眼。除了商品,这里还放了桌子、椅子,对苗族刺绣感兴趣的顾客,可以到二楼来喝杯茶,听店主详细介绍苗族文化。如果说二楼的左边像会客厅,那么右边则像个加工厂,这里放置了缝纫机等器械装备,还有一排一排架子,挂着等待加工的绣片、各种布料和其他原材料。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起“硕勇坊间”特色的一项业务,那就是DIY苗绣。由于这里的店员都是土生土长的苗族人,拥有专职的苗绣技术,所以“硕勇坊间”有资格开设苗绣课程。有兴趣的顾客可以交学费系统地学习苗绣的每个技巧。
“硕勇坊间”的DIY苗绣课程是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学,分初级班、中级班、贵族享受班和提高班四种,每种班有四个课时,每课时长度为两个小时。每节课苗族老师都会花十分钟复习上节课教的绣法,课程有专门经研究制定的教案,难度循序渐进。比如初级班节课学习苗族刺绣中简单的平绣、斜平绣、竖平绣等,用来绣一些大面积打底色的布料;第二节课学习锁绣,用于绣简单的字符和图案;第三节课学习钉线绣,用来绣比较复杂的图案;第四节课学习锁编绣,又是更上一层楼的刺绣技巧。学员们可以根据自己上课学到的刺绣技巧随心所欲地绣自己喜爱的图案,如果自己不能设计,店里有许多样书供参考,还可以自己画出大致图纸让老师改成绣针图。绣出图案后,学员们可以自己拿回家根据大小缝在挂饰、枕头套、靠垫、被子、沙发等相应的物件上,如果不会缝纫的话,可以要求“硕勇坊间”的苗族老师们代工。这样就完成了一件自己亲手绣的苗族刺绣。
张女士说,一件精美的苗绣从设计到打版到终成型,通常要花半年的时间。而顾客们因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来学习苗族刺绣只是闲暇时的业余爱好,所以要花更多的时间。顾客们纷纷反应,绣完一件苗族刺绣的成就感是非同一般的。
八年坚守,
早在2001年底,张女士就开始筹备“硕勇坊间”的生意,至今已是第八个年头。张女士是上海人,说起当年与苗族刺绣的结缘,仍然记忆犹新。在一次旅游中,张女士接触到了苗族刺绣。由于本身自己也是搞纺织业的,所以对刺绣方面还算在行,看出了苗族刺绣特有的复杂工艺,随即大感兴趣。现在年纪轻的苗族人都能够讲普通话,所以沟通没有障碍,张女士很快便与苗族人打成一片。
对于苗族刺绣精湛的技艺赞不口的同时,张女士随即想到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这么的手工艺,应该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宣传。众所周知,苏州的刺绣远近闻名,中外旅客如果是次到苏州,必然要带几件绣品回去。苗族刺绣与苏州刺绣风格不一,相比之下反而更有难度、更值得玩味,却至今仍然默默无闻。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历史上苏州很早就是江南的水乡,手工业发展迅速。张女士认为,不能将苗绣埋没在山沟沟里,要将它带出来,为它寻找出路。于是她决定在上海开一家苗族刺绣精品店,一点一点做起,让更多人知道苗族刺绣,了解苗族刺绣,进而喜爱上苗族刺绣。
一开始“硕勇坊间”的生意并不好,张女士坦诚说,由于种种原因,头两年一直在亏。但是她一直认为,文化是有生命力的,只要坚持发扬特色,并不断与时俱进,加以改善,苗族刺绣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块市场。事实证明,坚持就会有收获。如今,“硕勇坊间”不仅生意走上了轨道,还积累了一批DIY苗绣的学员、爱好者,大家一起将苗绣做大做强。张女士说,很难评判现在这家店的价值,因为在开店的同时,她也是在收藏一些宝贵的苗族刺绣,等再过几年这些原始的、纯手工制作的东西会升值。张女士始终相信,推广苗族刺绣是一件对于整个时代来讲重要的事情。
创意园区搞创意
8年前选择上海的田子坊开店,是因为这里是创意园区,正适合像苗族刺绣这样对上海这座城市来讲很新的事物。然而8年前的田子坊很少有人知道,这可能也是“硕勇坊间”先前两年亏本的原因之一。
现在的田子坊不论白天晚上,都挤满了人,成为了上海的一个新兴旅游景点,主要是外国人较多,有的人称之为又一个“新天地”。这给“硕勇坊间”苗族刺绣精品店的生意带来了许多客源。据张女士介绍,她店里的客户以外国人居多。一方面是他们更具备这方面的意识和修养,另一方面店里商品价格的因素,在当代更没有几个中国人有那闲情逸致每个星期花两个小时坐在这里学穿针引线的手上活。买东西的大多是外国游客,他们认为苗族刺绣朴实、细致、热情的艺术风格很能代表中国。而苗绣DIY的学员们许多是外国的全职太太,以日本家庭主妇为多。
田子坊所在的泰康路附近,居住着许多外庭。根据某些的习惯,太太生产后就在家里带孩子,白天把孩子送去学校后,太太便过来学习刺绣,回去给老公孩子享用自己亲手绣制的东西,感觉很温馨。这也贯彻了苗绣古老的意义——苗族姑娘出嫁时都要为自己绣一件嫁衣,代表把爱缝进了衣服,等做了妈妈后又为自己的孩子绣衣服,代表把爱传递给下一代。如今,全职太太们在田子坊的“硕勇坊间”DIY设计自己的刺绣作品,正符合田子坊创意园区的初衷。
多样形式促发展
张女士为了传承苗族刺绣这一民间手工艺,做了许多工作。不仅仅开店,她曾经去苗族聚集区举行刺绣比赛、建学校等。张女士认为,当苗族刺绣成为大家都熟悉的商品,苗族人便可以不用以刺绣为生,但作为每个苗族人,必须要会,就像中国人不人人都要成为诗人,但要会背几唐诗。这是一个的文化象征。
接下来,张女士还准备完善整个苗族刺绣的体系。苗族刺绣从古代传过来,都是口口相传,手把手教,没有文字,更没有影像资料。张女士就准备将苗族刺绣的一整套技术和方法编写成书,拍成教材片,以便存档。她还总结了之前民间手工艺不太受欢迎的原因,因为民间手工艺者通常不懂得设计,更不懂得如何设计才能与时代接轨,所以民间手工艺品有时会被认为很土或者很过时。其实只要变动其中的某些元素,将特色与时代主旋律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样的一件手工艺品就会更加生动,受欢迎。张女士找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研究怎样的设计能使苗族刺绣的商品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她说:“没有人肯为设计买单?我来。”张女士也做过一些慈善活动,比如四川地震时,她拿出收藏的苗族刺绣珍品去拍卖,所得的款项捐献给灾区人民。
多种多样的形式促进苗族刺绣的发展、推广,只为了一个目的,就是传承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硕勇坊间”这家店,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市场调研所,见证了苗族刺绣从山沟沟里走出来,渐渐为外国友人所接受,走向国内外的过程。8年时间验证了一句人们常说的话,的就是国内外的。
创业分析与风险提示
前期投入:在“硕勇坊间”的前期投入中有四分之三花在了批存货上。8年前筹备“硕勇坊间”这家苗族刺绣精品店的时候,店主投入了巨大的成本在商品本身。为了推广苗族刺绣,张女士开了这样一家店,所以呈现给顾客的都应是的商品。“硕勇坊间”决定继承苗族人的一贯传统,勤奋、艰苦耐劳、脚踏实地,不花过多的钱在外部包装上,努力做好店里的商品,就是对顾客也是对自己的交代。除了批存货的30万,其余10万花在了房租和装修上,2001年时的房租还很便宜,所以半年只需要3万。
腰包不瘦:“硕勇坊间”现在每月的平均总开支在3000**左右,主要的一部分是人员工资。因为“硕勇坊间”经营的是纯手工苗族刺绣,所以聘请了许多苗族姑娘做员工,张女士并不会因为苗族姑娘朴实,初到上海不了解行情就少给她们钱,每个人都按劳分配,因而工资这一项的开支较大。虽然每月3000**的成本偏高,但是“硕勇坊间”苗族刺绣精品店中商品的定价也是非常高的,比如一个纯手工刺绣的包包要1000多元,而大幅的刺绣画则要上万,所以每月只需卖出一、两件刺绣画,再加上其他少售商品所获的腰包不瘦、DIY苗绣的学费等,就能回本钱。顾客们通常认为,人工长时间的付出值得这样一个合理的价钱,所以愿意出钱购买。事实上,目前“硕勇坊间”苗族刺绣精品店的每月营业额稳定在6000**左右。
选址:一方面,因为“硕勇坊间”主要的一项业务是DIY苗绣,所以张女士选择了创意园区。另一方面,2001年田子坊刚刚起步的时候房租比较便宜,100多平方米的两层楼店铺只要5000块一个月。现在,租金已经涨到每月6000多元。事实证明是选对了地方,因为田子坊是外国人聚集的场所,而“硕勇坊间”的定价适合较高的消费水平,主要消费群体也是外国人,因此定位于外籍消费者的创意园区是开苗族刺绣精品店较为理想的场所。
前景: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做苗族刺绣的生意是一件既有利于大众,也有利于自己的事情。张女士认为,把苗族刺绣的生意做起来是很难的,之前没有人肯做这件事,但这并不代表苗族刺绣是不值得做的。在张女士看来,苗族刺绣是个很有潜力的领域,慢慢挖掘更多更新的绣种,将其与现代设计结合,培养人们对它的新观念,都可以使苗族刺绣变得更丰富,更受欢迎。张女士始终相信,文化生命力,所以她非常看好苗族刺绣的前景。
风险:目前中国人普遍没有认识到像苗族刺绣这样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所以国内市场尚未打开,“硕勇坊间”的生意现在大多数是在靠外国消费者的支撑。在国内做相关文化推广活动、做宣传所花的费用与在国内市场所获得**不成正比。国内消费者对苗族刺绣的意识不够,是“硕勇坊间”现在面临的风险。